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标题: 从息肉到肠癌——肠息肉的逆袭史! [打印本页]

作者: mao小    时间: 2025-5-6 15:19
标题: 从息肉到肠癌——肠息肉的逆袭史!
一、肠息肉的定义
肠息肉是肠黏膜向肠腔内异常隆起的“肉疙瘩”,可发生于全肠道,但多见于结直肠。内镜下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突起,单发或多发,部分可能癌变。

二、肠息肉分类
1、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约5%)。
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约30-40%)。
混合型腺瘤:介于两者之间。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疾病,癌变风险近100%。

2、非肿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通常不癌变。

三、检查方法
1、肠镜检查(金标准)
可发现0.1-0.2cm的微小息肉,并能同时切除。

2、影像学检查
钡灌肠、CT:仅能检出较大息肉,小息肉易漏诊。

四、治疗方案
1、内镜下切除

高频电切术:适用于带蒂息肉。
EMR(黏膜切除术):用于扁平息肉,注射液体后圈套切除。
ESD(黏膜剥离术):针对>2cm息肉或早癌,完整剥离病变。

2、外科手术

适应症:巨大息肉、癌变、家族性息肉病等,需切除部分肠段。

五、肠息肉癌变四阶段
1、良性息肉(40岁左右出现,无症状)。
2、癌前病变(腺瘤→不典型增生,需3-5年)。
3、早癌(重度不典型增生,1-3年内癌变)。
4、浸润/转移癌(5-15年进展,预后差)。

关键点:早期切除可阻断癌变,晚期治疗复杂且生存率低。

六、肠癌治疗方式
1、手术:根治性切除(微创或开腹),早期治愈率高。
2、辅助治疗

放疗(局部控制)、化疗(全身杀癌)。
靶向/免疫治疗(特定基因突变者)。

七、预防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少红肉/腌制食品,多膳食纤维(蔬菜、杂粮)。
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酒,规律作息,减少熬夜。

2、肠镜筛查

40岁前做第一次肠镜,高风险人群(家族史、炎症性肠病)需提前。
定期复查(根据息肉类型每1-5年一次)。

关键提示
肠息肉癌变需10年左右,但窗口期短暂,早诊早治是关键。
一次高质量肠镜可预防85%以上的肠癌,切勿因恐惧延误检查!
若有家族史或长期肠道不适,建议尽早咨询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医生。






欢迎光临 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http://dayibi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