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标题: 每逢147就赶场!宜宾郊区竟藏着一条300多年的老街,很多人都不晓得!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大大 时间: 2017-7-6 08:12
标题: 每逢147就赶场!宜宾郊区竟藏着一条300多年的老街,很多人都不晓得!
发现城市里的不经意
也是一种愉悦的旅程
[attach]194248[/attach]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o0522euhgib&auto=0
这是一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街,历经300多年风雨,至今仍有人居住,它见证了宜宾上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attach]194249[/attach]
▲俯瞰赵场民和街。胡浩伟 摄
这条“百年老街”叫民和街,位于宜宾市翠屏区赵场街道。老街长50米、宽5米左右,两旁是清一色的板壁墙、小青瓦房,面积1.5万余平方米。
[attach]194250[/attach]
▲俯瞰赵场民和街。胡浩伟 摄
民和街解放前叫“赵场第一保”,解放后1950年取名“民和街”,名字沿用至今。这里清初设场镇,商业繁华。
[attach]194251[/attach]
据世代住在民和街的老年人介绍,“民和街”建街有300多年历史,现有房屋最古老的有200多年历史,最少的也有近100年历史,清代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也曾到过该地。
[attach]194252[/attach]
虽然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繁华散去,但风格风貌依然保存较完好,看上去十分古朴。
漫步老街,让人遐想,百年前,这里是什么模样?
[attach]194253[/attach]
老街的两旁,是新建的楼房,穿过这些现代的建筑,转入老街,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attach]194254[/attach]
百年老街曾于清中期繁华一时,客商云集,有栈房(旅社)100多间。
[attach]194255[/attach]
一路询问老街的百年客栈,却因年代久远,能记事的高龄老人已所剩无几,当地人也只能推测街头这座两层楼的房子是当年的客栈。
[attach]194256[/attach]
老街上,还有一处名为火神楼的房子,这是一个戏楼,那时候在戏楼上跑着玩的小孩儿,现在已经六十岁左右了。
[attach]194257[/attach]
那时,场镇上的人们白天要干活,到了晚上,人们便会到戏楼里看戏。如今,火神楼的一半被拆掉建成了砖墙房子,戏楼也只胜下一半了。
街道再长,长不过时间。仅存的戏楼,一半是茶馆,另一半是小餐馆,卖些面、抄手、饭之类,供赶场的人们食用。
[attach]194258[/attach]
戏楼对面,当地人称新栈房,如今已是牌馆了。
常年在赵场街上理发的周师傅说,从他记事起,赵场就一直有马匹来往。那时候,石板路很宽,两匹马并排行走都没问题,因为城市建设,石板路已经被挖了。
[attach]194259[/attach]
当年的新栈房,有十多间,往来的客商途经此处住宿时,客栈每晚还能住十多个人。
[attach]194260[/attach]
老街上的茶馆,每逢赶场天就会满座,人们在这里歇脚喝茶,聊着今天的收入,鸡鸭蔬菜卖了多少钱一斤。也有打牌的、看牌的。
[attach]194261[/attach]
赵场每逢1、4、7号为赶场天,老街也会非常热闹。卖衣服的、卖烟叶的、卖镰刀锄头的、补锅的、缝纫的……和所有小场镇的赶场天一样热闹。
[attach]194262[/attach]
老街上,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吸引了我们,一名补锅匠正在补锅。
儿时的记忆里,补锅匠都是走街串巷,吆喝着“补锅哦!补砂铁铁锅……”,像这样开店补锅的,还是第一次见。
[attach]194263[/attach]
在敲打声中,他用一双巧手修补着锅上的孔隙,更是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传承了下来。
在这条老街上,除了补锅匠,还有铁匠。
[attach]194264[/attach]
街头,有一个卖镰刀锄头的小摊,是小镇上罗铁匠自己打的。如果要找寻这个铁匠铺,随口一问便知。
[attach]194265[/attach]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穿过街道,沿小巷往前走200米左右,便能听到铁匠铺的机器轰鸣声。
[attach]194266[/attach]
这也是老街上仅存的铁匠铺,正在打铁的罗永贵介绍说,过去打铁需要两个人,打一把锄头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机械协助,时间缩短一半。
[attach]194267[/attach]
尽管马蹄声已远去,看到铁匠铺,仿佛又听到了丝绸路上马蹄铁与石板路碰撞发出的哒哒声响。
[attach]194268[/attach]
除了铁匠,老街的街头和街尾,各有一位理发师傅。
[attach]194269[/attach]
周师傅说,他从19岁就开始在这条街理发,至今有32年了。每当有人问起周师傅年龄时,他总是开玩笑地说,自己今年32岁,这代表着他的工龄。
[attach]194270[/attach]
老街的缝纫摊,为当地人服务了很多年。在这条街长大的张先生说,小时候最“讨厌”这个阿姨了,因为手艺太好,他的衣服总是被缝了又缝,一直没借口让家里买新衣服。
[attach]194271[/attach]
百年时光转眼即逝,当年的故事已经很难寻觅。从门口向里展望,当年的盛景可还能描绘?
[attach]194272[/attach]
老街破旧,各种设施都已跟不上,凌乱的电线让人不免为老街的安全担忧起来。
[attach]194273[/attach]
拍照的间隙,有人问,拍完是要拆了吗?老街的一些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因漏雨变得潮失,有人盼着拆,有人却因为老街浓厚的人情味难已割舍。
[attach]194274[/attach]
每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它镌刻着城市的童年,保存着城市的温情过往;它们犹如城市的长者,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历史的沉浮,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作者: 流年的悲伤 时间: 2017-7-6 09:14
确实够老
欢迎光临 大宜宾-四川练团子 (http://dayibin.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