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走心的故事了,再次读起来还是挺有韵味的。
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八二三年吧!新年刚来出的时候,中央出来一个1号文件,上面有关各行各业的指导动向,说简单一点就是指导纲要,当然,不可能细致的某一项事。
在学习中央1号文件时,这是是在改革之初嘛,很多地方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生怕对一号文件的理解出错。凡是文件上有明确规定的就坚决按照去实施,凡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就尽量绕开。
这种做法当时在全国可以说是大多数,尤其以内地为甚,这样做的确为自己拴上了保险绳,即使成绩不突出,至少不会犯错误。
然而在沿海地区,那些与世界各国信息关联较多的地方,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去研讨文件上规定的那些项目,而是打开了格局,在文件中找出规定什么事不可以做,然后再作决定。这么一来沿海地区在解读中央文件时就与其他地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内地的解读把自己框定在一个范围内,而沿海地区则是把自己框定在不可以作为的范围内,从而产生出来的效果就是领跑了国民经济前进的步伐。
在內外这个区别上,如果范围缩小了,自然目标项目就明显缩小了,若是拓展思维,广开思路,那前景固然广阔得多。
事实证明,拓展思维与固定思维所产生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只不过做一个躺平派,风险起码比超前派要小得多。这就是干得越多成绩可能越大,但犯的错误也可能越多。
固定思维与拓展思维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把双刃剑,至于如何去操作,那得看人的胆识与气魄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