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今日宜宾   DeepSeek宜宾天才少女,毕业4年,年薪千万!
返回列表
查看: 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eepSeek宜宾天才少女,毕业4年,年薪千万!

[复制链接]

2135

主题

2211

帖子

984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8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02-06 15:0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春节期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两年前的ChatGPT面世。

以头部模型的零头成本,实现了与其对标的性能,DeepSeek的极致性价比引起了业界的“恐慌”。如今,它已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应用排行榜上登顶,下载量断层超越ChatGPT,被外媒称为“OpenAI最危险的挑战者”。

资本市场率先感知到地震波——最近,在DeepSeek的冲击下,美国科技股集体震荡。其中,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暴跌近17%,市值蒸发约6000亿美元,创下单日历史之最。

人工智能的版图,似乎正在以小时为单位重塑。巨大的变动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一群投身时代浪潮的年轻人,也跃过了属于自己的那道龙门。



春节前,一则“雷军千万年薪挖角95后天才AI少女”的消息传遍了科技圈。少女名叫罗福莉。目光汇集过来时,人们才发现,她正是DeepSeek-V2的核心开发者之一。

2024年5月,DeepSeek-V2发布,打响AI行业价格战第一枪,让其背后的团队首次破圈。以罗福莉等人为代表,DeepSeek团队成员整体都十分年轻,不少人为在读或应届的硕士、博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过去,罗福莉也曾多次受到瞩目——保研北大,“一年发表8篇顶会论文”,硕士毕业后通过阿里最高级别校招进入达摩院,后跳槽到被称为“神秘东方力量”的DeepSeek。现在,她或许会接过雷军亲自递来的橄榄枝,出任小米AI大模型团队负责人。

乘着AI的浪潮,少女的人生扶摇直上。“95后+千万年薪”的组合,放眼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当AI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一批青年开拓者逐渐崭露头角。人们惊叹于他们“天才少年”的光环,但回溯其成长轨迹会发现,除了天赋,他们身上还闪耀着更多特质,也正是这些特质,让他们得以在机遇来临时牢牢握住,完成了和时代的相互成就。




“在计算机领域,我属于绝对的低起点者。”  

聊起一路走来的历程,罗福莉这样总结道。她出生在一座四川小城的农村,父母早年间都是普通农民。农民家庭收入微薄,满足几个孩子的生活需求已然吃力,无法提供更多托举。和很多人相比,这样的起点的确不算高。

很可贵又很幸运的是,即便条件不好,罗福莉的父母从没放弃过工作上的奋斗。后来,爸爸成为电工,妈妈当上老师,全家的境况才开始慢慢好转。               

这传递给女儿罗福莉一个影响终生的道理:只要愿意付诸努力,生活现状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观。对于“努力就有回报”的信心,也成为一种永恒的底色,铺垫在罗福莉的整个学生时代。
         


罗福莉(中)和父母、妹妹 图源/将门创投

客观条件上,罗福莉的起点不高。而她自身,也没有展现出所谓的天才早慧。论及聪明程度,她自认为只是“中下水平”。

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前两年,在每一个阶段,她其实都重复着相似的路径——刚开始,她的成绩总在集体中吊车尾。但到达终点回头一看,她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除了夜以继日的努力,她也将这归功于阶段性的目标感。这是爸爸对她的指引,不求突飞猛进,也摒弃好高骛远,他们约定每个学期进步几名就好,下个学期,再往前走几名。努力踮脚就能够到的果实,带来持续的正向反馈,激励她不停向前。  


罗福莉


上大学是另一种挑战。

某种程度上,罗福莉是误打误撞进入了计算机行业。高考后,为了去一线城市,她放弃了选择范围更广的省内高校,调剂到北师大电子专业。实际上,她在那之前几乎没碰过电脑。父母对此也毫无概念,认为这个专业等于“修电脑的”,劝她“女孩子不适合做这个”。      

刚开始,罗福莉走得很慢,成绩徘徊在班里的中下游。因为基础薄弱,旁边同学几分钟能解出来的编程题目,她有时甚至要花上几个小时。               

大二,因为得知一条信息——“电子专业没人保研到北大,但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四五个名额”,并且,在北师大,从电子到计算机不设转专业门槛,罗福莉因此转到了计算机。  

这成为她第一个关键转折。虽然那时,她仍然懵懵懂懂,学了大半学期C++(计算机编程语言),才知道这不是“高中的音乐、美术这种课”,而是自己的专业课,但她也很清楚的是,走得再慢,这也是一条更加“正确”的道路。           

这让罗福莉首次意识到,对于自己这样起点低的“小镇做题家”来说,打破信息差有多重要。
  

罗福莉26岁生日时‍

大三,是第二个关键转折。临近保研,罗福莉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信息。她从学长处得知,可以通过写自荐信的方式,提前进北大老师的组里实习。           

那个组里共10个人,除了罗福莉,另外9个都是北大本校的男生。保研名额只有一个,罗福莉自知不占任何优势。那段时间,她身上始终有股憋着一口气的劲头。不休息,拼命地学。遇到难题,就去操场跑几圈,回来继续抱着电脑硬扛。像过去数次那样,她一点点走到了同龄人的前面。           

从一开始“连Python都不会”,到四个月后投稿第一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会论文,罗福莉还记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发送出去后,她躺在寝室床上流泪。那是重压终于被释放后的轻松。

最后,罗福莉成为了这个唯一。
        


2019年,罗福莉发表8篇ACL论文(2篇为一作),在知乎引起热议‍               

2021年,罗福莉带着硕士期间发表十多篇论文的学术成果,从北大毕业。当时,她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的“博士”毕业要求,她迫切希望进入业界,在真正的业务场景里检验自己。         

那也是ChatGPT面世、AI亟待爆发的前一年。毕业后,罗福莉以“阿里星”的身份进入了阿里巴巴达摩院,担起阿里深度语言模型体系的开源工作。两年后,她跳槽到一度轰动硅谷的国内AI公司深度求索,成为国产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           

AI工具已经融入无数人的生活和学习办公。行业风起云涌,一众科技公司猛地扎进这股浪潮,推出自己的大模型,试图从中淘金。一直没有表现出积极行动的小米,终于也坐不住了。

这个接力棒,交到了“天才AI少女”罗福莉手上。           

对她来说,这不是挖掘天赋、一战成名的故事,也无关巧劲,而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靠着每一步的稳扎稳打,和时代互相成就。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华裔少年亚历山大·王,提供了AI时代的另一种可能性。在今天的全球AI界,他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2016年,年仅19岁的他,和另一位华裔Lucy Guo一起创办了AI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数据是AI模型的养料,随着AI爆发,Scale AI持续扩张,一跃成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数据标注公司之一。科技巨头从AI中掘金,亚历山大·王在一旁“卖铲子”,赚得盆满钵满。

2022年,凭借天价资产,他被《福布斯》认证为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               

那时,这个出生于1997年的天才少年,才不过25岁。   
      

亚历山大·王‍           

亚历山大·王的传奇常被人津津乐道。           

1997年,他出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精英家庭,父母都是物理学家。也许遗传了家族的聪慧头脑,又浸润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亚历山大·王从小便在数学、计算机上展现出极高天赋。中学时,家里摆满了他从各种竞赛中捧回来的奖杯。           

优渥的家庭资源之外,他也被父母的爱滋养着长大。亚历山大的名字写作Alexandr,和通用拼法相比少了一个字母e。这里面藏着父母的小巧思。数字“8”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很多积极美好的东西,他们希望孩子的名字也刚好是8个字母。           

因为屡次在竞赛中脱颖而出,高中时期的亚历山大·王已经得到不少硅谷科技公司的青睐。当同龄人还在象牙塔求学,17岁的他已先一步踏入业界,先后在一家金融数据平台,和被称为“美版知乎”的问答社区Quora从事技术方面工作。         

再后来,他考入麻省理工,本科阶段便开始选修研究生水平的计算机课程。沿着这条路,前途一片光明。但此时,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意外的决定,辍学。           

亚历山大·王上学时的年鉴照片和留言‍           

那是2016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证明了深度学习的潜力。这一战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投身AI热潮。               

亚历山大·王也深受震撼。在硅谷工作时,他其实已经看到科技革命的先兆。当时,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都推出机器学习平台;一些基于AI技术的早期应用,如语音聊天、自动驾驶、无人零售等也在逐渐成熟;非营利性组织OpenAI成立......风云将至,野心勃勃的少年也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他盯上了数据标注。算法、算力和数据,被认为是驱动AI的三驾马车。简单来说,大模型的逻辑是通过海量优质数据的“喂养”,让模型自主学习数据中的规律,实现各类功能。“数据标注”,就是人工对图像、文本、语言等数据添加注释信息,让模型更方便地学习理解。           

这一行有些特殊,它门槛低,没什么难度,一个从没用过电脑的人也可以轻松上手,虽然属于AI行业,却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因此,“数据标注”向来处在行业鄙视链的最底端,被公认为“脏活”。当算法和算力的赛道变得拥挤,这个领域还几乎一片空白。   
      

数据标注示例:选出图中的黄色汽车‍           

亚历山大·王知道,良机错过便不再有。大一的暑假,他毅然决定退学创业。和他一起的,还有在Quora工作时结识的华裔少女Lucy Guo。后者当时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上学,也选择了辍学。Scale AI,就这样诞生了。           
创立之初,这个项目拿到了世界知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天使轮投资。当时Y Combinator的总裁,也就是和马斯克等人创立OpenAI、被誉为ChatGPT之父的萨姆·奥特曼。  

亚历山大·王用事实证明了自己退学创业这场豪赌的正确性。

之后几年里,AI开始蓄力。首先是自动驾驶成为了风口,大量车企和科技公司在研发上投入重金。而自动驾驶技术依赖的,正是通过大量标注数据去训练模型,让汽车“看懂”路况、识别障碍物。接着,AI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行业对数据的需求迅猛增长。               

扩张的过程中,亚历山大·王开创“全球工厂”模式、研发辅助数据标注的先进工具,步步为营。如今,通过和OpenAI等巨头合作,又抢占了生成式AI带来的新一轮技术热潮的先机。Scale AI以每年大翻倍的估值,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           

2024年5月,Scale AI宣布以138亿美元(约合1000亿人民币)的估值,完成10亿美元的F轮融资,再次引起世界的惊呼。           

短短8年时间,亚历山大·王的名字,和他难以被复制的创业传奇,永远载入了史册。


Scale AI创始人,Lucy Guo(左)、亚历山大·王(右)      



AI时代到来后,如罗福莉、亚历山大·王一样的年轻AI人才,成了最抢手的资源。


在被称为AI元年的2024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科技巨头们的AI人才争夺战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在国内,AI是互联网大厂的必争之地。为了尽可能早地收揽顶尖技术人才,大厂们都使尽手段,动辄开出百万年薪,并启动各式各样的招聘计划,字节跳动的“Top Seed”、腾讯青云计划、阿里“T-Star”计划、华为全球招募“天才少年”......           

有报告显示,AI人才紧缺的问题已开始凸显。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AI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

而在国外,去年以来,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的CEO们纷纷撸起袖子亲自下场抢人、甚至互相挖角。在不受竞业协议限制的硅谷,一时间造就了人才高度自由流动的盛况。           
去年,埃隆·马斯克爆料,OpenAI一直在用巨额薪酬积极招募特斯拉的工程师,而他自己为了从特斯拉挖走一名视觉科学家,费了老大力气。在谷歌那边,创始人布林会亲自打电话给想要跳槽到竞对公司的员工,涨薪、加福利,拼命留人。

扎克伯格也坐不住了,剑走偏锋,用个人邮件写信给谷歌DeepMind的人工智能研究员,坦诚表示希望他们跳槽加入Meta,可以免面试直接入职。           

这个不知疲倦的行业,似乎每一天都有新的传说。



埃隆·马斯克:AI人才战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人才大战!‍      

没人能否认,AI技术正在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宏观来看,它将创造一个万亿级规模的新兴市场,值得掘金者振奋。而具体到每个人,当宏大的变革开始和个体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一切便很难再被简单地描述。           

AI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强势改变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在这层意义上,谈及AI的迅猛发展、迭代升级,人们的语气里总会带上一些更加复杂的情绪。   

去年7月,咨询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AI取代人类工作的时间比此前预测的提前了10年。甚至,在2030年至2060年之间,将有50%的职业逐步被AI取代。全球就业结构被AI重塑,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报告公布时,恰逢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网约车“萝卜快跑”引起热议。科技进步得太快,仿佛一夜之间就突破了人们的心理防线。很多人感到不安,“无人驾驶会导致司机大规模失业吗?”               

在硅谷,AI行业的繁荣,也存在着割裂的背面——一边是科技公司们对AI人才的极度渴求和大力招揽,另一边是频频传出的数量惊人的大裁员消息。

技术革新的洪流中,资源、财富都会重新洗牌。


萝卜快跑 图源/官方微博‍

对个体而言,置身动荡的变局,不确定是唯一的确定。能够像罗福莉或亚历山大·王那样,书写自己和时代互相成就的传奇故事,需要天赋、起点、契机、运气和个人努力等种种复杂因素。‍‍‍‍‍‍‍‍‍‍‍

当一场狂风过境时,有人能够随风起舞、乘风而行,也有人祈祷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站稳不倒即是幸运。

无论如何,人是时代的注脚。耀眼如那些被历史记住的名字,渺小如竭力生活的普通人,都构成了对任何庞大的命题,独一无二的诠释。


来源:最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967 | 帖子:14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