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宜宾站因夜间出租车调度乏力、公交智轨收班过早、网约车进站难等问题,导致游客滞留严重,极大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体验 。结合成都东站、长沙南站等地的成功经验,以及宜宾市交通运输部门前期整改措施 ,现提出以下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
一、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填补夜间服务空白
公交与智轨动态匹配高铁时刻表
将现有公交末班车时间(20:50)延长至高铁最后一班到站后30分钟,重点加密21:00-23:00时段的发车频次,增设直达市区热门景点的夜间环线接驳专线 。
优化智轨列车调度算法,缩短高峰时段间隔至10分钟以内,并通过增设应急备用车辆应对突发客流 。
开通“夜间直通巴士”
参考长沙南站模式,开通覆盖主城区、大学城、商业中心的夜间巴士(23:00-次日2:00),票价按公益性质补贴,确保游客快速疏散 。
二、优化出租车与网约车调度机制
强化出租车实时调配与激励
利用4G监控平台和微信群实时发布到站旅客流量,动态引导站外空载出租车前往接驳点 。对夜间(21:00后)进站接客的出租车给予每单5-10元补贴,提升司机积极性 。
在车站设置“快速接客通道”,允许出租车即停即走,减少排队拥堵。
开放网约车便捷通道
划定网约车专属候客区,简化进站审核流程(如通过平台电子凭证直接通行),避免因手续繁琐导致司机拒单 。
与滴滴、高德等平台合作,推出“高铁站优先接单”奖励机制,鼓励司机夜间驻点服务。
三、完善信息引导与多交通方式协同
全流程标识与数字化指引
在出站口增设LED屏,实时显示各交通方式等待时长、末班车时间及路线,同步推送至“宜宾交通”APP和微信小程序 。
优化站内导视系统,通过地面彩色标线区分出租车、网约车、公交等接驳区域,减少旅客盲目排队 。
建立联勤联动应急机制
由交通运输局牵头,联合公交、出租车、网约车企业及智轨运营方,成立“高铁站接驳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客流并启动应急预案(如调用备用车辆、增派志愿者疏导) 。
四、强化监督与长效治理
设立“接驳服务评价体系”
在接驳区域设置二维码评价系统,收集旅客对等待时长、司机服务等反馈,每月公开整改报告 。
将交通接驳效率纳入城市旅游考核指标,对连续不达标的企业约谈问责。
定期模拟压力测试
在节假日、大型活动前模拟高峰客流,检验调度预案有效性,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
结语
高铁站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缩影。通过延长服务时间、优化调度技术、打通信息壁垒、强化多方协同,宜宾可借鉴成都、长沙等地的成熟经验,将交通痛点转化为服务亮点,真正实现“快进慢游”的旅游体验升级 。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