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大美宜宾   舆是乎|算法可以计算流量,但不能算计人心
返回列表
查看: 3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是乎|算法可以计算流量,但不能算计人心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125

帖子

7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04-28 09:5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评论员刘知宜

“数字江湖”正在用算法编织一张吞噬信任的大网。

之所以有“数字江湖”一说,源于当前短视频恶意营销的泛滥,有时让人感到自媒体内容创作的生态“鱼龙混杂”“十面埋伏”。

“助农”视频里,老人对着镜头哭诉“果子烂在地里没人要”,购物车却关联着异地发货的仓库;“科普”账号里,身着白大褂的“专家”信誓旦旦推荐“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账号认证却是婚庆公司……有网友吐槽:“现在刷短视频就像开盲盒,不是被套路就是被收割,到底还能信谁?”

自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剑指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等“顽疾”。这场整治,正是要斩断算法背后那双操纵流量的黑手。

短视频媒体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流量至上的逻辑土壤也滋生了恶意营销乱象。“苦情戏”收割同情,伪科普误导认知,“低俗剧本”消费公序良俗。

假如每一次浏览、点击都成为“需求制造工厂”的“燃料”,公众的情感便成了被明码标价的商品。长此以往,真诚创作者便会被迫“下沉”,投机者却占据流量高地。

更可怕的是,更多真实的苦难与真诚将被“狼来了”的质疑声淹没,群体的共情能力也将因过度透支而麻木。

信任是社会的基石,而短视频恶意营销的病毒式传播,恰似白蚁蛀蚀大厦根基。若任其蔓延,不仅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真情,更会让互联网这一重要的公共领域失序。

算法不应做流量的奴隶,更应该成为社会价值的守门人。平台的责任,也不能止于封禁几个账号。为何虚假摆拍总能登上热门?为何低俗内容屡屡霸屏?答案藏在算法的“偏好”中——越是猎奇、煽情、冲突的内容,越能撬动用户停留的“黄金三秒”。

因此,技术选择的背后,既有对用户注意力的商业追逐,也有流量经济下的价值失衡。当用户停留时长等同于真金白银的广告收益,算法难免在短期牟利冲动中偏离价值锚点。

专项行动要求平台“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直指病灶。唯有将真实性、公序良俗纳入算法权重,让优质内容获得匹配的曝光,才能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大扫除”之外,更要对网络空间治理逻辑进行重塑。监管部门要织密规则之网,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技术向善、算法有度;平台要摒弃“唯流量论”,建立更科学的内容评价体系,让优质内容获得应有的曝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任是最珍贵的“数字资产”。算法可以计算流量,但不能算计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35 | 帖子:6573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